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于2011年获批硕士点,2012年被评为湖北省重点特色学科。在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等新文科建设的要求下,结合学科热点问题以及本学位点的研究优势,形成了“技术创新管理”“信息管理与智能电子商务”“管理系统优化与决策”“化工、资源与环境工程管理”4个主要研究方向。
1基本条件
1.1师资队伍与师德师风建设
2021年,本学位授权点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引进优秀博士6名,其中第五层次人才1人。2021年本学位授权点,新增硕士生导师3名。
授权点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党建引领,2021年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党支部获批校级“样板支部”,被推荐至教育部申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并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本学位点教师荣获“湖北省教育工委高等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次,入选“湖北省优秀青年社科人才”1人次,校级“优秀党员”“工会积极分子”各1人次,校级“百佳导师”3人次。
1.2科学研究
2021年本学位授权点获批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6项,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5项、青年项目4项,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中青年人才项目1项。全年横向科研进账300余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教材3部。
1.3支撑平台
本学位点研究生培养依托企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两个湖北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充分发挥新葡萄8883官网AMG多学科交叉优势,从事绿色技术创新管理、数字经济、环境治理、绿色发展、产业生态化等领域研究工作。
2人才培养
2.1招生与就业
学位点授权招生以来,招生人数每年平均增长6%左右。2021年本学位授权点毕业研究生,毕业率100%,就业率100%。其中,65%以上的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2.2教学保障
本学位点按照研究生培养方案,严格执行研究生教学管理制度,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管理,注重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定期开展教学经验交流与师生座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2.3学术训练与指导
学位点硕士研究生践行“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育人观,强调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以社会需求和学科培养要求为导向,在培养过程中坚持德育为先,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综合性和学科性,采取“3A”导师制进行培养,注重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项目研究,扩宽学生视野和培养科研合作精神。积极申报新葡萄8883官网AMG研究生创新基金、湖北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基金、企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基金等项目。
2.4学术交流
本年度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为研究生开展学术讲座12场次,邀请知名企业家为研究生开展企业管理新发展方向讲座5场次。
2.5奖助情况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建立了完整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21年度,本学位点共有2名学生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2名学生获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1名学生获得“赢时胜”助学金。4名学生获得其它单项奖学金。所有学生均获得研究生国家助学金。
2.6管理服务
硕士点配备主管研究生工作副院长一人,专职教学管理人员3人,专职辅导员一人。为适应我院不断扩大的研究生规模,成立了专门负责研究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党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实现了学术培养、思想教育、日常管理、人文服务的四位一体工作体系。
3服务贡献
本学位授权点始终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区域重大战略”强化学科建设,引导激励专业教师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本年度,本学位点教师承担了湖北、贵州、江西等地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和资金绩效评估方案编制项目十余项,均顺利通过最终评审并发布实施。
二、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科影响力有待提高。未建立名师培育制度,名师培育经费投入不足,领军人物、明星教师不突出;招生宣传工作不扎实,导致研究生“一志愿”录取率不高。
(2)师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高层次人次和正高职称人数不多,梯队培育制度建设不完善。
(3)质量监控有待完善。培养过程以导师自主管理为主,缺乏系统化质量监控管理办法。
三、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1)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引领骨干人才成长,推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内涵式发展,注重媒体宣传,努力提升本学位授权点在湖北省乃至全国内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校外考生踊跃报考。
(2)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推动招生宣讲会覆盖更多湖北省属高校。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扩大本学位授权点的影响力。
(3)推进高层次人次工程和海外引智工作,改善师资结构;推进学位点重大项目攻关,组建梯队合理的创新团队。
(4)成立导师组,落实导师组长职责,推动研究生培养改革创新,强化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质量监控。